成都市双流区公兴小学秋季常见传染病防控指南
四川行知教育网讯:目前,新冠疫情已进入防控常态化阶段,但秋冬季仍是传染病高发季,在学校传染病流行事件中,大约80%是呼吸道传染病,其次是消化道传染病,常见病种为:流感、流行性腮腺炎、水痘、细菌性痢疾和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
我们除了在认真做好新冠防控的基础上,那么如何有效预防这些传染病?一旦发现这些传染性疾病,家长们又该怎么做呢?
新型冠状病毒
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新型冠状病毒是以前从未在人体中发现的冠状病毒新毒株。2019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12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其命名为2019-nCoV 。
二、新型冠状病毒的是如何传播的?
传染源主要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在潜伏期即有传染性,发病后 5 天内传染性较强。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和研究结果,潜伏期为1-14天,多为3-7天。
主要传播途径为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也可造成感染,在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情况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由于在粪便、尿液中可分离到新型冠状病毒,应当注意其对环境污染造成接触传播或气溶胶传播。
人群普遍易感。感染后或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后可获得一定的免疫力,但持续时间尚不明确。
三、新冠肺炎临床表现有哪些?
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干咳和乏力,部分患者以嗅觉、味觉减退或丧失等为首发症状,少数患者伴有鼻塞、流涕、咽痛、结膜炎、肌痛和腹泻等症状。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重症患者多在发病一周后出现呼吸困难和(或)低氧血症,严重者可快速进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症休克、难以纠正的代谢性酸中毒和出凝血功能障碍及多器官功能衰竭等。
四、新冠肺炎疫苗
目前,我国的新冠肺炎疫苗均在三期临床试验期间,预计年底有可能正式上市。
秋冬季流感
一、流感是什么,与普通感冒有何区别?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人得了流感后,往往会突然出现高烧,体温可达39℃以上,两眼胀痛,四肢疼痛,疲乏,鼻塞,流鼻涕,咽喉干痛。普通感冒的病原可以是病毒,更常见的则是细菌等,一般也会有发热、咽痛和流鼻涕的症状,但流感比普通感冒的症状严重。普通感冒和流感通常1周都可自愈,但流感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如肺炎、心肌炎等。
二、流感是怎么传染的呢?
流感病人及隐性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流感病毒主要潜伏在病人鼻涕、痰和唾液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和接触传播。病毒可通过病人咳嗽、打喷嚏、污染物的接触等方式传播给健康人。
三、流感的易感人群是哪些?
流感可引起各年龄组人群发病,但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患者患流感后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率和死亡率超出其他人群。
四、流感流行特点是什么?
我国是流感的多发地,流感流行最为显著的特点是突然暴发,迅速蔓延,发病率高,影响面广,并有季节性。
五、新冠肺炎与流感的区别
冬春季节是流行性感冒高发的时期,很多人都容易在这个时候中招。新冠肺炎是今年重点防控的传染病,有不少症状和流感相似,很容易被混淆。但是两者潜伏期不同,流感的潜伏期较短,只有1-3天,而新冠肺炎的潜伏期较长。流感和新冠肺炎的病原体、发病的持续时间以及影像学表现也都不一样。鉴别主要依靠核酸检测等实验室检测方法。
防控期间应知应会的健康知识
1.保护环境 促进健康。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健康的保障。不乱扔乱倒垃圾,垃圾日产日清,分类投放,消除“四害”,防止鼠、蚊、蝇、蟑螂等传播疾病。不捕获、不买卖、不加工、不食用野生动物。少购买使用塑料袋、一次性发泡塑料饭盒、塑料管等易造成污染的用品。
2.公共场所 注意礼仪。
公共场所尽量与他人保持1米以上安全距离。随身携带一次性医用口罩,在人群密集场所或乘坐交通工具时科学佩戴口罩。咳嗽、打喷嚏时用纸巾或手肘遮掩口鼻,减少和阻止飞沫传播疾病。不随地吐痰,不在公共场所吸烟。
3.个人保健 自我防护。
常通风,勤洗手,不用未清洁的手接触眼口鼻,早晚刷牙、饭后漱口,不与他人共用毛巾和洗漱用具,生熟食品分开存放和加工,使用公筷或实行分餐制。及时接种疫苗,预防传染性疾病。
4.合理膳食 营养均衡。
合理膳食是保证健康的基础,购买食品时学会查看食品营养标签。日常饮食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多吃水果蔬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低盐控油少糖,戒烟限酒,杜绝浪费。不加工、不食用病死禽畜。
5.适量运动 增强体质。
坚持锻炼,科学健身,增强体质,提高自身免疫力。将身体活动融入到日常生活中,掌握运动技能,少静多动,减少久坐。评估身体状态,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强度和运动量,减少运动风险。
6.乐观向上 心理健康。
保持乐观、开朗、豁达的生活态度,合理设定自己的目标。学习基本的减压知识,学会科学有益的心理调适方法,知道精神疾病是可以预防和治疗的,遇到心理问题主动寻求帮助。
7.健康体检 防治慢病。
定期健康体检,关爱老年人,关注血压、血糖、血脂变化,控制慢性病危险因素,加强自我管理。积极参加癌症筛查,及早发现癌症及癌前病变。
编辑:小伴
责编:付艺薇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公兴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