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砂启智,开笔礼上,老师们用朱砂在娃娃们额头上点上一颗“聪明痣”,“从今天开始,你就是小学生啦!”从此,我们的孩子们从懵懂的幼儿变成了识字明理的小学生,渴望被理解与尊重,渴望被平等的对待。
今天的微光讲坛,由汪霞和蒲娟两位老师向大家分享了师德师风建设渗透在附小工作学习中的点点滴滴。汪霞老师讲述了她同孩子们在“约定”中共同成长的故事,蒲娟老师通过典型案例分析为老师们明确了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的红线。
“懒”妈妈的约定
从碎碎念的班妈妈变成想方设法轻松一点的“懒妈妈”,汪霞老师用巧思帮助孩子成长。
每日的水杯之约让孩子们成为了班级的小主人,每周的故事之约让孩子们成为了喜欢用书本难倒“懒妈妈”的“小书虫”,每期的美食之约让孩子们成为了热爱劳动的“美食家”,每年的银杏之约让孩子们和“懒妈妈”成为了亲密无间的好朋友。
早读之约、课休之约、微笑之约……正是这一个又一个的约定让老师心中的爱激发出孩子们眼中的光,大智若愚,巧妙的“偷懒”正好培养了孩子们的学习能力,也在履行约定的过程中成长为一个身心健康的人。
身正为师,德高为范
强师德促教风做新时代四有好老师
从入职的那天起,“心中有生命、眼中有学生”这句话就根植于每一个附小老师的心中,尊重学生的人格是每一个附小人的基本素养。
即便如此,我们依然警铃长响,在师德师风建设过程中,既要学习榜样,也要照“镜”反思。蒲娟老师用违反师德师风的典型现象,为我们的老师明确了底线。通过反面教材思考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言行举止,让学生们在人生的最初阶段也是最关键的成长阶段就开始对生活有健康的理解和由衷的热爱。
两位老师的分享结束后,在座的老师们感触颇深,最后办公室李惠主任再次强调,一个好老师眼中的学生首先是一个人,一个和自己人格平等的人,不辱骂贬低学生是作为一个老师的基本要求。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
走上三尺讲台,教书育人,走下三尺讲台,为人师表,做学生锤炼品格的引路人,做学生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做学生创新思维的引路人,做学生奉献祖国的引路人。爱学生,尊重学生,让华阳中学附属小学娃成为“心中有爱,眼中有光”的新时代好少年。
编辑:小伴
责编:付艺薇
来源: 成都市华阳中学附属小学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