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电话:028-86624500
[pc]banner-1

武侯区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教学比赛在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圆满举行

发布时间:2020-11-19 浏览量:740

武侯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法治理念在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实践研究”优质课教学比赛第四片区于2020年11月在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拉开了帷幕。


本次赛课由武侯区教育发展研究院主办,教科院道德与法治教研员王晓红老师主持,特邀嘉宾双流区教研员屈勇老师以及片区内各校道德与法治骨干教师做评委,片区各学校教师代表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参赛教师来自第四片区的6所学校,在每位教师的精心准备下,这6节课精彩纷呈,每一堂课呈现不同的教学亮点,课堂结构清晰,教学环节井然有序,在充分关注《道德与法治》课程内涵的同时,将社会主义核心素养融入每一堂课。

 

龙江路小学中粮祥云分校的赵宇星老师执教《心中的“110”》,以闯关的活动形式,激发孩子参与课堂的积极性。用《警惕陌生人,“智”会保平安》的方法儿歌贯穿始终,卡通激趣的游戏,检测了孩子们对基本情境处理方式的有效判断,进而延伸到复杂案例的观察、判断和处理,巩固了孩子避免上当的基本能力。最后,老师绘制的“安全地图”,不仅对这节课进行了总结,同时还带领孩子了解了各个安全条例和法,时刻保障着我们的安全和权利。

 

成都石室双楠实验学校的梅海燕老师用贴近校园生活的上下课铃声导入课题《课间十分钟》。质疑驱动,解决课间做事的先后顺序;孩子动手实践,榜样示范合理安排可可的课间;小记者现场调查课间有趣游戏,安全文明引导;课堂游戏体验,明确遵守规则;视频再现校园真实课间,孩子明确游戏行为对错;师生共唱儿歌放松,体会课间轻松愉快的氛围。

 

武侯计算机小学赖秀云老师执教的《爱成都,迎大运,垃圾分类我先行》体现了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教学中将讨论教学法、情境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教学方法融为一体,通过观看图例、视频、情景分析、模拟体验、等加强了师生间的互动,激发学生爱成都的热情,了解垃圾的来源和暴增的现状。知道垃圾造成的危害。通过体验,正确分清可回收垃圾,懂得垃圾可回收再利用。培养迎大运,垃圾分类我先行的环保意识。

 

川大附小南区涂舒老师创设情境,用贴近儿童的事例,让孩子们认识食物,了解不同食物对人体的益处,并通过实际的操作,尝试搭配营养餐;在情景中了解不安全食物的危害,树立安全饮食的意识,呈现了一节生动的《食物的诉说之吃饭有讲究》。

 

成都育仁实验学校杨依琳老师执教《减少垃圾,变废为宝》通过引导学生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减少垃圾产生量、减少资源浪费的做法。并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为后面研究变废为宝的方法打开思路,让学生感受废旧物品用处大。研究废弃物再利用引导学生动手动脑思考怎样变废为宝,为之后的自主创意展搭建桥梁,进而激发学生的创造热情,培养他们废物改造再利用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合作能力。

 

龙祥路小学马凤娟老师一首《早上好》,老师和孩子一起动起来,让孩子很快进入本课的学习《早睡早起》;通过调查孩子几点睡几点起,用医生的话让孩子知道每天睡足十小时;记者调查没睡够孩子的原因,同学帮他想办法,解决实际中出现的问题;生活中场景再现,同桌讨论睡觉不足的不良影响,让我们认识到早睡早起的重要性;通过定闹钟,大人帮忙叫等方式可以做到按时起床。希望同学们能养成早睡早起的好习惯。

此次活动以赛代培,赛课结束后,王晓红老师当场宣布比赛成绩,并对参赛教师们此次的授课进行了点评,为老师们悉心指导答疑解惑。她强调不能看图说话,一定要活化教材,因地制宜把教材中显现出的典型素材和学习活动可视频化,激活课堂;关注学生,教学要和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紧密联系,努力发掘出生活中道德与法治教育的契机;解决学生情况是语言的巨人,行动的矮子这样普遍存在的现实情况,做到知行统一,立德树人。参会老师受益匪浅。

 

一节优秀的课定能链接学生的生活,并对学生进行正确正面的价值观引导,引导孩子们去发现各种问题,引导他们认真去思考,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与创造,在生活体验中得到感悟,在感悟中有进一步升华。此次《道德与法治》优质课比赛,展现了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育人风采,激励我们不断创新,使自己的教学之路不断延伸,再上新的台阶。

 

编辑:小伴

责编:付艺薇

来源:成都石室双楠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联系我们,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新闻中心
最新活动图片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双流区协和幼儿园之“老师谈教育”
双流区协和幼儿园之“老师谈教育”
2015“强心教育”专家谈暑期夏令营,父母必读
2015“强心教育”专家谈暑期夏令营,父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