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访问我们的网站! 电话:028-86624500
[pc]banner-1

追思在清明 雨过是天晴——记双流区公兴小学清明节科普

发布时间:2021-04-08 浏览量:637

四川行知教育网讯:“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随着春水初盛,春风如织双流区公兴小学的同学们又迎来了特殊的一天:清明节。

清明节,它不仅是传统节日,也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到了这一天,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不仅是踏春出行的好时节也是拜祭故人、寄托哀思的时候。


关于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

春雨丝丝落下,温柔和煦

“吹面不寒杨柳风”

春风缕缕拂过,细腻柔和

清明作为二十四节气之一

是如何演变成为传统节日的呢?

清明节·得名

“清明节”的得名还源于中国农历24节气中的清明节气。冬至后第108天就是清明节气。清明节气共有15天。

作为节气的清明,时间在春分之后。这时冬天已去,春意盎然,天气清朗,四野明净,大自然处处显示出勃勃生机。

用“清明”称这个时期,是再恰当不过的一个词。


清明节·起源

中华民族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距今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早只是一种节气的名称,其变成纪念祖先的节日与寒食节有关,晋文公把寒食节的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屈原死,遂端午;子推死,遂清明。”

说到这里,不得不提的一个人

叫做介子推

四海皆寒食,千古为一人

追思在清明 雨过是天晴——记双流区公兴小学清明节科普

 

在春秋时期,重耳(晋文公)为了逃避政治的迫害而长期流亡在国外。在外流浪期间,介子推一直陪伴在重耳的身边。有一次重耳因为饥饿晕倒了,一点吃的也没有,在这生命危急的时刻,介子推割下了自己大腿上的一块肉,给重耳做了碗汤,就这样才使得重耳捡回了一条命。

后来重耳在秦国的援助下回国继位,在他继位后封赏群臣,却没有给介子推任何的封赏和职位,介子推也不想卷入官场就带着自己的老母亲离开了朝廷,隐居到绵山了。

晋文公得知后,回想起介子推为自己做的一切,总感觉有点对不起他,并亲自带人到绵山去找介子推。可是众人找了许久也找不到介子推,晋文公就听取了小人的谗言放火烧山,希望逼出介子推。

然而遗憾的是他们在一颗枯柳树下找到了介子和他母亲的尸体,然后还发现了一封血书:“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就这样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将放火烧山的这一天定为寒食节,各家各户不点火只吃寒食。在第二年的时候晋文公再次来到介子推的古柳树旁,却意外发现枯死的柳树已经复活了,晋文公感觉就像见到介子推一样,于是将那棵柳树赐名为“清明柳”,把寒食节后一天定为清明节。

追思在清明 雨过是天晴——记双流区公兴小学清明节科普

 

清明节的传统习俗

祭祖

扫墓祭祖,是清明节俗的中心。清明之祭主要祭祀祖先,表达祭祀者的孝道和对先人的思念之情,是礼敬祖先、慎终追远的一种文化传统。


清明之时,正是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乘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也有的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

踏青

追思在清明 雨过是天晴——记双流区公兴小学清明节科普

 

插柳

据说插柳的习俗与避免疫病有关。唐人认为在河边祭祀时,头戴柳枝可以摆脱毒虫的伤害。宋元以后,人们踏青归来,往往在家门口插柳以避免虫疫。

古人相信若某人生病可将其病况写或画于扎制的风筝上,用线系着风筝在空中放飞,让它飞至高空就拉线剪断,疾病灾难便会随着风筝一起飞走。后来,风筝亦逐渐发展成广为流行的郊游娱乐活动。


风筝

追思在清明 雨过是天晴——记双流区公兴小学清明节科普

 

秋千

秋千,意即揪着皮绳而迁移。它的历史很古老,最早叫千秋,后改为秋千。古时的秋千多用树桠枝为架,再栓上彩带做成。后来逐步发展为用两根绳索加上踏板的秋千。秋千不仅可以增进健康,而且可以培养勇敢精神。

追思在清明 雨过是天晴——记双流区公兴小学清明节科普

 

蹴鞠在唐宋时期最为繁荣,经常出现“球终日不坠”,“球不离足,足不离球,华庭观赏,万人瞻仰”的情景。在讲求“中庸”的传统文化背景下,蹴鞠逐渐由对抗性比赛演变为表演性竞技。


编辑:小伴

责编:付艺薇

来源:成都市双流区公兴小学

新闻中心
最新活动图片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四川互联网举报辟谣平台
双流区协和幼儿园之“老师谈教育”
双流区协和幼儿园之“老师谈教育”
2015“强心教育”专家谈暑期夏令营,父母必读
2015“强心教育”专家谈暑期夏令营,父母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