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行知教育网讯:为加强成都市中小学国际理解教育,深化成都市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2021年5月18日上午,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主办,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四川天府新区华阳中学附属小学承办的,成都市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研究实验基地(学校)2021年度研讨会暨英语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专题培训会,在华阳中学附属小学学术厅隆重举行。
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化与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高瑜女士、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化与高等教育研究所原副所长刘旭先生、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英语教研员樊波女士、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化与高等教育研究所教研员汪天皎先生、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护航计划办公室副主任谢文辉先生、牛津大学出版社资深专家David Stevenson先生、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高中英语教研员、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理解教育负责人戴丽梅女士、四川天府新区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英语教研员商幼林先生、四川天府新区华阳中学教育集团总校长祝长水先生、四川天府新区华阳中学附属小学校长高小兰女士等专家和领导莅临现场。
活动采取“线上+线下”的方式进行,共有来自成都市各区(市)的500余名教师代表参与现场会议,5000余名老师通过线上观看直播的方式参与了本次国际教育研讨盛会。
华中附小王钦老师和学校外教Jack担任了本次的双语主持。
会议伊始,四川天府新区华阳中学附属小学校长高小兰女士致欢迎辞。
高校长首先对莅临的各位领导和嘉宾表达了热烈的欢迎,接下来她为大家介绍了华中附小的国际理解课程建设情况。她提到:“华中附小致力于培养心中有爱、眼中有光,有中国底蕴和世界胸怀的积极公民。自建校起,学校就高度重视国际理解教育,通过学科渗透、课程建设、课题研究等方式扎实推进学校的国际理解教育。”她认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拥有全球责任感和胜任力、懂得与“异己文化”共生的学生是未来教育重要目标之一。
接下来,由明师国际教育的肖丹妮老师和华中附小三年级的孩子们一起带来国际理解示范课例展示Lovely pandas in Sichuan 。在课堂上,肖老师带领孩子们主动积极地建构,用世界语言讲述川渝故事。肖老师新颖的课堂形式、充满国际范儿的课堂以及学生的灵动表现赢得了现场的阵阵掌声。
随后,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小学英语教研员樊波老师进行课例点评。樊老师对今天的课例进行了高度的评价,她在点评中提到:“语言学习的一个重要目标就是如何用英文讲好我们的家乡故事。就像今天呈现的课例一样,在传承优秀民族文化的同时,要让每一位孩子学会用英文讲述自己的家乡;让美丽的川渝故事走进英文课堂,让巴蜀走向世界,让世界认识巴蜀。”
精彩的报告分享
牛津大学出版社资深专家David Stevenson作英语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专题分享。他结合具体案例,为老师分享了许多在英语学科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方法。
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护航计划办公室副主任谢文辉结合思政教育作了题为《中国文化,世界表达》的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专题分享。他指出:我们除了以开放、包容的态度学习吸纳世界先进的文化成果,让国人理解和尊重来自不同地域的文化;还要把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播到世界, 让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能够被世界所理解。
成都市教科院国际化与高等教育研究所原副所长刘旭作《从课堂走向世界》的专题分享。他从学科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角度,为大家详细分享了在各学段、各学科中渗透国际理解教育的方法。刘老师的分享既有理论,又有实践,为老师们打开了一个新的视角。
最后,由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化与高等教育研究所所长高瑜作了成都市国际理解教育课程研究实验基地(学校)后期工作介绍。她对今天华中附小承办的整场活动做了高度评价。接下来,她结合目前国内外对国际理解教育的前期探索,为大家分享了当前国际理解教育的主要研究方式、课程开发和实施路径。为老师们指明了国际理解教育课程建设的后期工作方向。
2021 · 国际理解
国际理解教育是以“国际理解”为理念开展的教育活动,倡导多元的教育价值观念,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出,旨在加强不同国家民族之间的文化理解。开展国际理解教育,培养学生的中华文化根基、全球意识、国际视野、跨文化交际能力,乃教育国际化的核心所在。此次活动,不仅是一次国际理解课程专业研究的探索,更是一场教育者碰撞思维、智慧分享的学习交流。华中教育集团以开放的姿态,深化交流,改革创新,共促学术提升。
编辑:伊佳
责编:付艺薇
来源:四川天府新区华阳中学附属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