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行知教育网讯:教师是学校发展的核心要素,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和根本。只有教师发展了,学生才能得到发展,学校的内涵才能得以提升。随着课改的全面推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已成为当前教育改革和教师队伍建设的中心任务,教师专业发展是素质教育深入推进的必然要求,也是教师适应教育发展、教育变革的自我需求。
为全面提升双流区棠湖小学教育集团、东升小学教育集团教育教科研水平,帮助学校和教师培育和提炼教学成果,6月25-26日,开展了为期两天的专项培训活动。
本次培训的嘉宾为上海市中学数学、教育科研双料特级教师、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培训中心主任祝庆东老师。
专家介绍
祝庆东,现任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院普教所培训中心主任,中学数学特级教师(2001),教育科研特级教师(2014)。先后在两所中学教数学课、当班主任,历任年级组长、教研组长、教导处副主任、教务处主任、主管教学的副校长(14年),曾任教师进修学校书记、副校长(5年)、上海市普陀区科研室主任(10年)等职。年轻时,追随卢仲衡研究员主持的“中学数学自学辅导教学实验”团队,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研究实战经验。先后主持三届名师工作室,带领学员持之以恒开发师训课程,培训平台2011年被教育部评为教师培训优秀课程资源,注册的全国各地教师达三万多人。近年来,致力于推广基础教育领域的“上海经验”,对沪外教师和校长的培训讲课每年一百余场次。
2天培训,2大主题,让我们一起回顾祝老师带来的头脑风暴。
专题一《教研活动的创新策划与实施》
讲座主要分为“教研活动主题的策划”“教研活动方案的设计”“教研活动的组织实施”“教研活动策划的类型”“教研活动策划的开展”五大方面,层层深入地讲解了创新性教研活动的特质与实施路径。
祝老师首先帮助大家明晰了教研中“话题”与“主题”的本质区别:话题为教研提供平台与载体,而主题是聚焦于教研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教研主题将破碎的经验结构化、隐形的问题显性化,最终形成系统的经验。然后以“新木桶理论”打开大家的思维,鼓励大家从值得挖掘的亮点、亟待解决的困惑、必须完成的任务中提炼教研主题。祝老师还分享了许多实用的教研工具——“导研卡”“三个层级主题教研活动安排表”“教研通知撰写原则”“教研活动中的角色类型与任务安排”等,为教研方法在各校的实施提供实践支撑。
专题二《方向比努力重要——科研选题与课题名称的确立》
教科研是学校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一个学校的教育要发展,教科研必须先行。祝主任从课题名称的结构形式、课题名称的拟定方法、课题名称的表述要求、科研课题的选题策略、课题名称的基本类型五个方面,对教育科研选题做了深入细致的指导。
祝老师以“二八理论”“鱼骨图分析法”等思维工具,寻找研究突破口,向大家强调,课题研究一定要避免表面的热闹,要从实践中的“痛点”出发,寻找真问题、共性问题来开展研究,方能进入研究状态。
祝老师的分享紧扣“问题-专题-课题”发展脉络,深入浅出地分析了三者之间螺旋上升的关系。问题反思如同“家常小菜”,是“术”的层面;其梳理之后成为专题探索的素材,成为“法”的层面;对专题探索的研究进行提炼、升华,成为课题研究,此时呈现在大家面前的就是一桌丰盛的”满汉全席“,是“道”的层面。而所有的研究都要落脚到自身的实际,解决教育实践中的真问题,没有最好的研究,只有最合适的研究!
两天的培训,干货满满,字字珠玑,参培老师们既收获了理论上的思想和思路,又获得了具体实操的工具和方法,同时深深感受到了祝庆东老师身上所散发的科研魅力。
编辑:伊佳
责编:付艺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