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行知教育网讯:2021年10月,教育部召开全国基础教育综合改革暨教育工作会议,聚焦全面提高育人质量中心任务,增强基础教育综合改革针对性和实效性,天府教育以此为契机,策划“天府园丁”系列专题报道。专访长期扎根一线,深化课堂改革教育教学成果突出的学生、家长和社会认可度高的一批教师,对他们的教育教学事迹、方法、成果进行挖掘和报道,旨在进一步激发新区广大教育工作者,积极融入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锐意进取、创新作为的热情。
教师简介
鞠健茂,高级教师,南湖小学数学教师、教学中心主任,鞠健茂名教师工作室主持人,成都市数学骨干教师、成都市招考工作先进个人,区优秀教师、优秀少先队辅导员、三八红旗手、优秀研究人员。
从教二十七年,乐于奉献,勇于创新,素质教育成效卓著,教学质量常年稳居年级第一;积极反思,公开发表论文多篇,参加市区级论文评选、教材解读等比赛多次获奖;先后多次承担区级专题讲座,分享教学经验思路;积极参加课题研究,创新课堂教学方式,探索“思・bian”课堂教学范式,寻求学生自主学习新思路,该课题已列入2020年度成都市教育科研规划课题;以工作室为平台,指导青年教师成长发展,指导《平均数的再认识》获国家级教学设计与课堂展示二等奖。
“一群人会走得更远”鞠健茂已经不记得这句话是谁最先提起,但她和她的阅读沙龙成员已经习惯将这句话挂在嘴边。
2014年,由鞠健茂牵头组建起了这个教师数学阅读沙龙,带领初入校园的教师一起阅读书籍,手把手引领无所适从的年轻教师们走出自己的职业道路。起初只有四名教师参与,每周她都带着这些年轻人们一道读书,分享交流心得。之后,沙龙又增加了听课环节,也由鞠健茂带领,成员们相互听课,结合阅读的内容集体分析课程教学。这项活动一直坚持到现在,也成为鞠健茂“名师工作室”的保留活动。
部分沙龙阅读书目
如今学校的年轻教师几乎都是阅读沙龙的成员,即使工作繁忙,每周的交流分享也从不间断。六年过去,成员们已经阅读书籍百余本,研讨课例50余节,参加区级讲座、赛课、公开课30余节,撰写论文、案例40余篇,编写校本读物3本,成果集8本,写作阅读心得、教学反思数百篇……
年轻教师们都管鞠健茂叫“师父”,她和成员们喜欢这个称呼,这使他们感到更像一个紧密联系、共同前进的团队。现在阅读沙龙的活动已经超出原本纯粹的“阅读+听课”的范畴。每当有成员要外出赛课、讲学时,沙龙内还会召开视频会议,集体商讨、打磨课程细节,群策群力。“‘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会走得更远’,一群人一起走更有意义。”鞠健茂仍然用这句话作为沙龙活动的概括。
多样的学习和研讨活动归根结底仍然是为了课堂教学。“虽然工作很忙,但我绝对不会丢班。”鞠健茂说道。
在自己的课堂上,鞠健茂给予学生充分的自主研究、思考、分享的机会,辅以趣味奖励,使学生对她的数学课喜爱有加,也更有兴趣研究数学。她设置了“课前探秘”环节,只要学生对数学有自己的新领悟、新发现,都能够在她的数学课前在班上分享。她还让学生自主设计“每日一题”,由学生出题、学生解题,学生常常为了让自己的题目能难倒同学而绞尽脑汁。“我们班的孩子都很喜欢数学。上数学课一般都是我讲得少,孩子们讲得更多。”谈及班上学生对数学课的兴趣,鞠健茂十分自信。
除了日常教学和教师阅读沙龙的活动,她还兼任学校教导主任,繁忙的工作时常令她倍感压力,但她仍然笑称:“到班上就觉得很幸福。” 她回忆起自己一次出外学习离开了学校半天,等她返回学校,班上的孩子扑上来紧紧抱住她,连连追问老师去了哪里,这让她深受感动。“我觉得人和人的感情是相互的,只要你对孩子好,他们就一定能感受到,哪怕是最调皮的孩子也一样。”
常有毕业学生回校和鞠健茂聊起之后的学习生活。曾有抱怨自己在中学的测试中被评价“数学不行”的学生,最后考入了清华大学。也有学生高考后回校和鞠健茂聊起自己一年级时被她批评的趣事。“你看她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大学生了,到现在都还记得。这个时候是很幸福的。”鞠健茂笑称。
“希望孩子们会批判,会创新,会思考”
“我更多地把自己定义为一个数学老师。我所希望的是数学能够拓展孩子的思维。”在阅读沙龙上,鞠健茂和成员们提出了“数学文化”的概念,将与数学相关的历史文化背景与知识引入课堂,拓展学生视野,希望在数学课上呈现出学生更活跃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深度学习。
但随后鞠健茂认为,数学课程不应仅仅在文化这方面挖掘,她和阅读沙龙的成员们还是希望把落脚点放在课堂、放在学生的思辨上。随后,她们又提出了“思·bian”课堂,即以“观念转变-便利教学-辨析质疑-辩论交流”为焦点,鼓励学生在课堂中辨析、辩论、质疑、分享的课堂教学模式。
“我们提“思·bian”,其实就是指批判性思维——敢于提出问题、质疑老师。我希望学生能够提出问题,有批判性思维,只有有了批判才能创新。”在鞠健茂为学生设计的激励机制中,只要学生在课上主动提出问题,她就会为学生加上一分。
鞠健茂直言:“我所希望的学生并不是“书呆子”。不一定所有的人长成后都要功成名就,我更希望孩子们能够做一些有意义的实体研究,能脚踏实地做一些事情,在发展思维的同时能为社会做一些实事,就是希望孩子们会批判、会创新、会思考。”
编辑:伊佳
责编:付艺薇
来源:天府教育发布